预制舱VS传统变电站:西电西开35KV电力预制舱如何节省50%工期+30%成本?

西开中低压运营部
2025-05-07

预制舱VS传统变电站:西电西开35KV电力预制舱如何节省50%工期+30%成本?

一、颠覆性对比:预制舱为何成为新能源时代首选?

1.1 传统变电站的四大痛点

传统35KV变电站采用“现场土建+逐件安装”模式,存在显著瓶颈:

  • 工期冗长:土建施工需3~6个月,电气安装再耗2~3个月;

  • 成本不可控:材料浪费率超15%,人工成本占比高达40%;

  • 质量波动大:现场环境(湿度、温度)影响设备可靠性;

  • 扩容困难:改造需二次开挖,停电损失日均超10万元。

1.2 西开智能预制舱的破局之道

西电西开35KV电力预制舱采用“工厂预制+整体吊装”模式,实现:

  • 工期压缩50%:模块化生产(30天) + 现场安装(7天) = 37天交付

  • 成本降低30%:规模化采购降本20% + 减少现场施工浪费10%;

  • 质量零妥协:车间无尘环境装配,关键参数合格率99.99%

  • 灵活扩展:支持并联扩容,无需中断现有供电。

吊箱式预制舱安装图

(吊箱式预制舱安装图)


二、成本拆解:预制舱如何实现30%综合成本优势?

2.1 基建成本对比(以35KV/10MVA项目为例)

成本项传统变电站西开预制舱节省幅度
土建工程120万元20万元(基础硬化)83%
设备采购380万元350万元8%
安装调试80万元30万元63%
征地费用50万元(永久用地)10万元(临时租赁)80%
合计630万元410万元34.9%

:预制舱节省成本的核心在于减少土建与人工依赖,尤其适合用地紧张、工期紧迫的场景。

2.2 隐性成本:运维与升级费用

  • 故障率对比:传统站年均维修2.5次(费用15万/次) VS 预制舱0.5次(费用8万/次),10年节省135万元

  • 扩容成本:传统站改造需150万+停工7天 VS 预制舱并联新舱(100万+1天调试)。

箱式变电站吊箱式安装开房图.jpg

(箱式变电站吊箱式安装开房图)


三、工期优化:50%效率提升的底层逻辑

3.1 传统变电站工期瓶颈分析

传统模式工期分布:

  1. 土建阶段(60%):地质勘探→基坑开挖→混凝土养护(≥28天)→墙体施工;

  2. 电气安装(30%):设备就位→电缆敷设→调试;

  3. 验收整改(10%):消防、环保、电网接入许可。

3.2 西开预制舱的并行工程模式

西电西开采用“三同步”策略

  • 设计与生产同步:基于BIM模型预演,生产周期压缩至30天;

  • 运输与基建同步:舱体运输期间完成场地硬化;

  • 调试与并网同步:出厂前完成90%测试,现场仅需联调。
    工期对比

  • 传统模式:180天

  • 预制舱模式:37天(生产30天 + 安装7天),节省79.4%

预制舱发货图.jpg

(预制舱发货图)


四、技术优势:西开35KV预制舱的六大硬核实力

4.1 性能参数全面碾压传统方案

指标西开预制舱传统变电站
建设周期37天180天
防护等级IP55(外部)/IP4X(内部)IP32(常规土建)
抗震能力9级烈度7级烈度
设备寿命30年(免维护期10年)20年
扩容灵活性模块化并联,1天完成需停运改造
智能化程度AI预测性维护+云端监控人工巡检

4.2 智能系统的降本增效价值

西开XK-PCS 4.0智能管理平台实现:

  • 能耗优化:动态调节变压器负载率,年省电费12~18万元

  • 远程运维:减少80%现场巡检,人力成本降低50%

  • 故障预警:提前7天预测设备异常,维修成本下降65%


五、场景实证:西开预制舱成功案例

5.1某光伏电站35KV升压站项目

  • 需求:100MW光伏场站,需2座35KV/25MVA升压站,工期≤60天;

  • 西开方案

    • 采用2套预制舱并联,内置双分裂变压器+无功补偿;

    • 43天交付(含电网验收),较传统模式节省97天;

  • 成本对比

    • 传统预算:2100万元;

    • 预制舱实际支出:1450万元,节省650万元。

5.2 工业园区微电网改造

  • 痛点:原有变电站无法扩容,停电改造损失预估500万/天;

  • 西开方案

    • 新增35KV预制舱与原站并联,带电接入

    • 工期7天,零停产;

  • 客户评价:“西开预制舱让改造像搭积木一样简单”。

阅读23819
分享